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寫在音樂會之前 - Part2

我可以告訴你 我們的(台灣)音樂教育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我甚至有點慶幸 我的高中大學時期 不在台灣音樂班和音樂系(特別是 x大)受教育



怎麼說呢 ? 



一個非常根本的差別在於 我們的音樂教育
至少 以貝多芬來講 強調的是照譜演出 照譜上的記號 照譜上的拍子
而不是照語氣 照情緒 照感情
雖然這樣不是不對 但是照譜上指示演出之後 如果沒有發展出詮釋的主張和美感
那麼照譜演出本身 只是一個安全感的可笑來源
彷彿是說  嘿 ~ 我照譜了 演奏者的責任也就善盡了


NO ! Absolutely !!



或許因為現代化的關係 每個學科的教學 越來越傾向 "有一份證據 說一份話"的模式
譜上有的 必須要表現出來 譜上沒有的 不要亂加 !!
教學溝通的模式 也變成 "這裡是兩拍 要拉滿 " "這裡有點 就要跳起來"
"圓滑線 不要斷掉!" 類似像這樣的講法

一方面 這些記號加快了溝通 也加快了練習的效率
另外一方面 卻也使得學生的詮釋 往往停在把譜正確演奏完全 即可
想像力和甚至即興的感覺 越來越少 不是嗎??

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嗎?

我認為不是如此! 想像力 才是最重要的
記號只是一種提示而已 就像劇本
演員的各種細微表情 不可能全寫在劇本上

但是你只做劇本上的東西 那肯定是不行的 不是嗎?樂譜也是同樣的道理




接下來我想談談 速度這件事情

我想我必須感謝我的夥伴 要不是我必須要想辦法說服他們
我自己應該也不會有動力去讀相關的文件

在此節錄一段話 : <<Tempo and Character in Beethoven's Music (Rudolf Kolisch)>>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opponents of metronome seems to me spring from the fact
that they belive its use requires a piece of music to be played from beginning to end at
an unvarying motronomic rate. That would not only be inartistic- -it would destroy the
meaning of music"

簡單的說 使用節拍器 是一個大概速度感覺 並非整首曲子 都是一致的速度
維持完全一樣的速度 除了人工化之外 還摧毀了音樂的意義!

我希望這段話 可以送給所有目前在學音樂的學生. 真的 !
你學音樂的目的 不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節拍器的蠢蛋!


所以 甚麼因素 會影響節拍的快慢 ??  有甚麼線索?


這是另外一個可悲的事情 因為如此顯然的事情 還需要被教育才能意識到


在貝多芬的音樂裏頭 有很多的SF PP FF 有這些變化的時候 一定要時間 !
尤其如果是以樂團 和 室內樂來比較 , 樂團為了整齊的關係 可能自由度會減少
但是在室內樂裏頭 自由度 不應該如此受限制

舉例來說

Op.1 No.3 Mov.1 的開頭
寄件者 Beethoven Op.1 No.3 & Op.104 Scores

接兩個PP之處 速度 就絕非直接照開頭的速度 算拍子進來
(在我們上課的過程 只有王健清楚地講這一點) 因為除了要變成PP本身就有困難之外
還要有凝結的感覺 而這是算拍子進來不會有的感覺
另外 第一小節 C 往第三小節B 走的趨勢 也會因為韻律感讓C的三拍 並非只是算三拍到降E



再看第二樂章的開頭

寄件者 Beethoven Op.1 No.3 & Op.104 Scores

如果你看 鋼琴的左手 其實有點暗示1~7 是一個大句(雖有兩小句)
而小提琴和大提琴接進來的地方 是
另一個小小開始

但是如果你參考 五重奏的版本 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寄件者 Beethoven Op.1 No.3 & Op.104 Scores

你可以從伴奏線條看出 比起 三重奏的版本 小句和小句的分割
比較明顯 , 但是 接第二句大句的時候
卻比三重奏的版本更流暢 更往前走, 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改進
尤其如果你有看到第一大句的後半和聲
和第二大句的和聲 顏色並不同 更能感覺 五重奏版本分句更加合理! 不是嘛
第一句 比較Sentimental , 所以需要比較多時間 講清楚 但是第二句 和聲溫暖許多 不是嗎?


舉這些例子 是要說明 拍子受很多因素影響 比如說 和聲的進行 大小聲的變化
音樂進行時 垂直和水平的韻律感 改變的時候 速度絕對會受到波動!
堅持速度不變 表示你沒有用心感覺

像是開頭的弱起拍 到 第一小節的第一拍 為什麼五重奏的版本 伴奏多了分句?
暗示甚麼? 對上面的弦律起了甚麼樣的影響?

說真的 沒感覺的話 趁早轉行才是福氣



就此打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